掌聲熱烈不歇!史上最艱鉅的演出任務

電影簡介

史上最艱鉅音樂任務《交響狂人》掌聲不歇連奪觀眾票選獎

結合悠揚交響樂與敏感國際情勢的電影《交響狂人》(Crescendo),今年初在德國慕尼黑國際影展上引發震撼。該片靈感取自現任柏林歌劇院總監丹尼爾巴倫波因(Daniel Barenboim)曾轟動一時的和平創舉,他曾將以色列與阿拉伯的年輕音樂家們,以1:1比例聚在一起演奏,祈能靡平以、阿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而舉世嘩然。這部充滿話題的電影《交響狂人》,是由《顛父人生》歐洲影帝彼得西摩尼謝克(Peter Simonischek)擔綱主演,片中除演奏了韋瓦第《四季》、德弗札克《新世界》,以及拉威爾《波麗露》(戰火浮生錄)等名曲外,一場他大膽挑動雙方音樂家水火不容對峙飆罵的戲,幾乎遊走最敏感邊緣,後座力十足震撼觀眾,在慕尼黑國際影展首映時,掌聲熱烈長達十分鐘久久不歇,被國際媒體喻為「史上最艱鉅的交響任務」。

這部直探敏感火藥庫的音樂勵志片《交響狂人》,是德籍猶太裔導演托爾扎哈維(Dror Zahavi)的最新作品。他將知名指揮家丹尼爾巴倫波因的當年創舉入題,時隔21年再度蔚為佳話。1999年,丹尼爾巴倫波因成立「西東合集管弦樂團」*,並在他與華裔音樂家馬友友指導下,以音樂跨越藩籬,致力於以阿和平。但世代傳承的家國仇恨,卻使樂團自成立即備受挑戰,經過多年努力才為世人稱頌,不僅曾獲邀在前教宗本篤十六世御前演奏,2012年於倫敦音樂節詮釋貝多芬全套交響曲,更是萬人空巷。電影《交響狂人》除劇情高潮迭,片中更倡導「寬恕」等人性最高貴價值,不僅勇奪柏林布蘭登堡猶太影展最佳德國電影,更連奪美國聖地牙哥猶太影展、路德維希港德國電影節等雙料觀眾票選獎。

電影《交響狂人》劇情描述知名的德國指揮家愛德華(彼得西摩尼謝克 飾),接受了一項極為艱難的任務,要組一個橫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青年交響樂團,卻被捲入一場愛恨糾葛的風暴之中…。這些來自敵對國家的年輕團員,自出生血液中就帶著家國仇恨,愛德華不僅得使出渾身解數,克服雙方差異、偏執與恐懼,更要讓他們在彼此信任、相互團結基礎上,展開訓練及登台演出…。讓人驚訝的是,導演托爾扎哈維為求真實,竟讓如假包換讓以色列和阿拉伯青年演員共同參與演出。片中更舉猶太人與德國人歷史為例,強調「天下無不能化解的仇恨」,而一句「和平是你們責無旁貸的任務」,更道出現今人們之於新世代的深切寄望。《交響狂人》在世界各地影展迴響熱烈,觀眾甚至含淚起立鼓掌,場面令人動容。台灣將於9月30日起正式上映。

*「西東合集管弦樂團」(West-Eastern Divan Orchestra)是一支青年管弦樂團,由猶太裔指揮家丹尼爾巴倫波因(Daniel Barenboim)和已故巴勒斯坦裔學者愛德華薩伊德(Edward Said)於1999年所創立,藉德國詩人歌德作品「西東詩集」命名而成。該樂團長駐於西班牙塞維亞(Sevilla),樂手分別來自埃及、伊朗、以色列、約旦、黎巴嫩、巴勒斯坦、敘利亞和以西語為主等中東地區。在巴倫波因與馬友友指導下,該樂團使以、阿雙方青年音樂家跨越藩籬、相互切磋,並定期同赴世界各地演出,曾為2012年奧運開幕式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《合唱》,蔚為和平佳話。

Next

劇情大綱

這些來自以阿兩邊的音樂家,自出生就互為敵手...

知名的德國指揮家愛德華,接受一項極為艱鉅的任務,要組一個橫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青年交響樂團,但他很快發現自己被捲入了一場風暴之中。原來這些來自以、阿的音樂家們,在不斷面對戰爭及恐怖攻擊的陰影下,自出生就互為敵手,根本很難共同完成一場交響樂演出...。

他們很快自動分成兩個派系,並以各自的小提琴手為首。首先是來自巴勒斯坦的蕾拉,雖然母親從小教她上街抗爭以色列,但她從不為所動,始終在佈滿催淚瓦斯的動亂中努力習琴。另一方的以色列提琴手朗恩,自幼練就紮實的古典音樂底子,甚至組成了樂隊。蕾拉每天前往特拉維夫場地練琴,得辛苦通過以色列軍隊駐守的檢查哨,甚至經常遭受羞辱。朗恩則直接將他的樂隊成員帶進樂團參加徵選,意圖影響團員比例,雙方衝突一觸即發...。

為能順利完成這場交響樂演出,愛德華決定傾他全部教學資源與溝通技巧,克服雙方的文化差異與國仇家恨。他真能成功讓大家放下仇恨、恐懼和偏執,彼此信任、團結起來,進而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演練並順利登台嗎?

Next

導演簡介

托爾扎哈維導戲太爭議《交響狂人》游走敏感邊緣反應熱烈

托爾扎哈維(Dror Zahavi)成長於以色列特拉維夫貧困地區,1982年遠赴德國鑽研導演,並以畢業製作《亞歷山大潘:我想參與一切》(Alexander Penn–ich will sein in allem)藝鳴驚人、提名德國學生金像獎。扎哈維畢業後在以色列擔任影評家,並在柏林牆倒塌後,決定長居柏林。2008年,他以探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的首部電影《致我父親》(For My Father)獲得全球關注,並於國際影展頻頻獲獎,從此作品亦多以探討以、阿題材居多。

2020年,托爾扎哈維執導的最新作品《交響狂人》(Crescendo)一舉震撼德國慕尼黑國際影展。該片不僅邀到《顛父人生》男主角、歐洲電影獎影帝彼得西摩尼謝克(Peter Simonischek)擔綱主演,靈感更取自現任柏林歌劇院總監丹尼爾巴倫波因(Daniel Barenboim)曾轟動一時的和平創舉:他曾將以色列與阿拉伯的年輕音樂家們,以1:1比例聚在一起演奏,祈能靡平以、阿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而舉世嘩然。全片議題大膽、遊走最敏感邊緣,尤其一場雙方水火不容音樂家對峙飆罵的戲,對白挑釁、猛烈前所未見,一不小心即可能差槍走火。該場戲在拍攝時,就有演員因說不出口詛咒對白而當場昏厥,現場氣氛劍拔弩張,卻更能讓人深刻感到和平的重要性。

《交響狂人》講述知名的德國指揮家愛德華(彼得西摩尼謝克 飾)要組一個橫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青年交響樂團,為了達成這個艱難任務,他試著克服雙方文化差異與國仇家恨,希望能作一場和平且成功的交響音樂會演出。該片劇情高潮迭起,演員表現更是精采,在慕尼黑國際影展首映時,掌聲熱烈長達十分鐘久久不歇,被國際媒體喻為「史上最艱鉅的交響任務」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交響狂人》片中大膽提及「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絕對能共存」、「千萬別再把問題丟給下一代」等爭議金句,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,「觀眾的回應讓我很驚訝」,熱烈反映遠超過導演扎哈維的預期。

Next

演員簡介

彼得西摩尼謝克持指揮棒《交響狂人》勇奪最佳德國電影大獎

彼得西摩尼謝克(Peter Simonischek)1964年生於奧地利格拉茲(Graz),人生原計畫在父親公司當牙醫,卻在高中畢業後進入格拉茲科技大學攻讀建築,之後因對表演充滿熱忱,轉而進入格拉茲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修習表演。畢業後,他先後在各地的劇場演出,並曾與包括麥可漢內克(Michael Haneke)在內的多名導演合作。1979年,他加入了柏林紹賓那劇院,先後與諸如彼德斯坦(Peter Stein)、克勞斯麥可嘉博(Klaus Michael Gruber)、呂克邦迪(Luc Bondy)、鮑伯威爾森(Bob Wilson)等劇場大師合作。

1980年代,彼得西摩尼謝克出演過許多電影與電視影集,並獲得許多導演的一致讚賞。他的電影處女作是瑪格麗特馮卓塔(Margarethe von Trotta)的《三姐妹》(Paura e amore),之後則接連出演包括《母語》(Geburtig)、《超爆龍捲風》(Oh Shit !)與《寂寞心風暴》(October November)等知名電影。

彼得西摩尼謝克自1999年來即為維也納城堡劇院成員,並自2002年起連續八年在薩爾茨堡戲劇節(Salzburg Festival)挑梁演出霍夫曼斯塔(Hugo Hofmannstahl)經典名作《每個人》(Jedermann),舞台成就備受讚譽。2016年,他因演出坎城競賽片《顛父人生》(Toni Erdmann)爆紅,瞬間成了國際大明星。片中他飾演一個高大笨拙卻溫暖的父親,演技精湛感人,一舉榮登歐洲電影獎影帝。

彼得西摩尼謝克這次在新片《交響狂人》中,飾演知名的德國指揮家愛德華史波克。為組一個橫跨以、阿的青年交響樂團,他除得想辦法克服團員們本身的矛盾與衝突,更被迫面對自己身為納粹後代的不堪事實。而他精湛具關鍵性的演技,使該片張力十足,在慕尼黑國際影展首映時,驚艷全場觀眾,掌聲喝采長達十分鐘久久不歇,之後更勇奪柏林布蘭登堡猶太影展最佳德國電影大獎。

莎賓娜艾瑪莉忍辱演奏《交響狂人》勇奪美國觀眾票選獎

女星莎賓娜艾瑪莉(Sabrina Amali)的1992年出生於瑞士第三大城巴塞爾,目前入籍摩洛哥,不僅精通英、法、德及阿拉伯等四國語言,更精熟芭蕾舞、拳擊、擊劍、足球、跆拳道、高山滑雪等各式體育項目,是十分具有活力的演員。

莎賓娜艾瑪莉在就學期間,就已開始表演生涯,曾參與真人實境影集《Euro-WG》及《達斯米森大屠殺》(Das Missen Massacre)和《注意WK!》(Attention, get set, WK!)等電影演出。2016年,她自柏林夏洛滕堡表演學校畢業後,因為參演電視電影《兄弟》(Brothers)及主演德國電視二台犯罪影集《SOKO維斯馬》(SOKO Wisma)開始走紅。

《交響狂人》堪稱艾瑪莉的電影處女作,她在片中飾演來自巴勒斯坦的小提琴手蕾拉,雖然從小被母親灌輸要生存、就得跟以色列人抗爭,但她始終在佈滿催淚瓦斯的動亂中專心習琴。本身就擅長小提琴的艾瑪莉,演奏戲一概難不倒她,唯獨「吵架」她最不擅長,每次演完都幾乎讓她崩潰。艾瑪莉在《交響狂人》被指揮家愛德華史波克(彼得西摩尼謝克 飾)指定擔任「首席提琴手」引發眾怒。片中她為顧全大局、力排眾議執意練習,在一觸即發的緊繃氛圍中,忍辱演奏出了韋瓦第《四季》、德弗札克《新世界》等名曲,一場她與「不吵不相識」的以色列提琴手朗恩(丹尼爾丹斯科夫Daniel Danskov 飾)在機場即興合奏法國音樂家拉威爾《戰火浮生錄:波麗露》(Bolero)的演奏戲,後座力震撼美國聖地牙哥猶太影展,觀眾無不淚灑現場,不僅讓她獲得媒體讚譽「希望之光」,更使該片一舉勇奪觀眾票選最佳影片。

丹尼爾丹斯科夫才氣縱橫《交響狂人》連奪雙料觀眾票選獎

丹尼爾丹斯科夫(Daniel Danskov)1990年生於莫斯科,父親是俄羅斯人,母親則來自烏克蘭。丹斯科夫出生不久後,便與家人即遷居柏林。2002年父母分居,他隨母親赴以色列,從此在特拉維夫長大。多元的成長背景,使他自幼即精熟俄、英、德和希伯來等語文。

丹尼爾丹斯科夫18歲時回到德國柏林,志向也從最初的醫學、生物學和媒體管理,確定轉向表演藝術,並獲頒倫敦藝術教育學院學士學位。他以舞台劇《玻璃動物園》及主演BBC影集《急診室》(Casual+y)和時代劇《維多利亞女王》(Victoria)綻露頭角,並在德國RTL電視台《聖馬克》(Sankt Maik)影集一人分飾二角,榮獲巴伐利亞電視獎最佳男演員提名。

外型俊帥的丹斯科夫,因為音樂才華被導演托爾扎哈維(Dror Zahavi)相中,邀他在電影《交響狂人》飾演以色列提琴手朗恩。片中恃才傲物的他,從不把阿拉伯人看在眼裡,面對指揮家史波克(彼得西摩尼謝克 飾)指定技不如他的同儕蕾拉(莎賓娜艾瑪莉 Sabrina Amali 飾)擔任「首席提琴手」,竟當場踢椅洩憤、拂袖而去,狂狷性格演得入木三分。而一場他在機場即興演奏拉威爾《波麗露》(Bolero)的震撼戲,不僅才氣縱橫、更讓狂狷形象大逆轉,使該片連奪美國聖地牙哥猶太影展、路德維希港德國電影節等雙料觀眾票選獎。

Next

預告觀賞